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你可以基于用户调研创建代表使用你的服务、产品、站点或品牌的不同用户类型。创建用户画像将帮助你了解用户的需求、体验、行为和目标,还可以帮助你走出自我(的局限性)。
用户画像会让你发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需求和预期,也可以帮助你定义出你的目标人群。用户画像使当前的设计任务变得不那么复杂 — 它会指导你的构思过程,帮助你实现为目标用户组创建良好用户体验的目标。
与基于偏好来设计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设计团队相反,在许多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过程中以用户画像法为基础,整合调研结果,并将数据中的某些趋势和模式拟人化成为用户画像。因此,用户画像并不代表某个真实的人,而是通过收集多个独立个体的真实数据构成的一个角色。用户画像给冰冷的调研数据添加了人性色彩,当你建立典型和极端用户画像描述时,它能够帮助你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模式,用户画像也被称为模型角色或者复合角色。
用户画像为设计和开发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原型,构建用户画像能够让你提出正确的问题,并根据目标受众的感受去回答这些问题。例如「Peter,Joe和Jessica针对功能X的体验、反馈、行为是怎样?在这种情况下改变Y又会是怎样?」以及「Peter,Joe和Jessica的想法是什么、感受如何、会做什么、会说什么?」,「我们试图满足他们的哪些潜在需求?」等等。
设计思维中的用户画像
在设计思维过程中,设计师通常会基于第一阶段(即共情阶段)的研究和发现在第二阶段(即定义阶段)开始创建用户画像。用户画像可以帮助设计人员进入第三阶段(即构思阶段)。这些用户画像将成为头脑风暴、最糟糕的想法和奔驰法等调研方法的指南。
四种不同的用户画像类型
Lene Nielsen在她的文章交互设计百科全书「用户画像」中描述了四种不同的用户画像类型,以确保基于虚构的视角为你的设计项目带来最大的价值。
目标导向型用户画像
这类用户画像直截了当。 它着重于「我的典型用户想用我的产品做什么」。目标导向用户画像的目标是检查你的用户为了在与你的产品或服务交互时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希望使用的流程和工作流。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是,通过足够的用户调研你已经确认你的产品对用户具备价值,通过检查他们的目标,你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目标导向用户画像是基于美国软件设计师兼程序员Alan Cooper的观点,Alan Cooper被公认为「VisualBasic之父」。
(作者/版权所有者:Smashing Magazine)
- 用户画像:这是关于谁的故事?核心角色应具备态度,动机,目标和痛点。② 情节:定义时间,地点,以及角色的故事如何发生(情节叙述了角色的行为和事件的发生过程)。
- 目标:描述角色需要被满足的需求和想法(目标即是角色采取行动的动机,当目标达成,故事结束)。
身份用户画像
基于角色的用户画像也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它也同样关注行为。基于角色的用户画像由大量数据驱动并且包含了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基于角色的用户画像侧重于用户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在组织中或更广泛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帮助制定更好的产品设计决策。
产品将在何处被使用? 这个角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角色有什么样的业务目标?还有谁会与他的职责关联?这个角色提供什么功能?乔纳森·格鲁丁(Jonathan Grudin),约翰·普鲁伊特(JohnPruitt)和塔玛拉·阿德林(Tamara Adlin)是这类用户画像的倡导者。
角色塑造用户画像法
角色塑造植根于故事产生的参与感和洞察力。通过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对虚构的人物进行真实生动的描述。它的目的是改变那些无法理解和想象用户实际生活的设计师的刻板印象,积极地代入用户画像的生活。其他人物画像视角只关注行为而忽视作为整体的人,从而导致刻板描述被质疑的风险。– Lene Nielsen
角色塑造用户画像可以兼顾目标和身份用户画像的需求,也是更传统的用户画像方法。角色塑造用户画像是为了让设计师能够更多地参与其中。根据某个用户创造一个立体丰满的用户画像,让越多的人参与到用户画像的构建过程,并认可它们的真实性,他们就越能够在流程设计中考虑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这些用户画像观察用户的情绪、心理和背景,并将这些因素与自己的工作关联在一起。这个方法强调了用户故事是如何让用户画像更真实。LeneNielsen 是这种方法的拥护者之一。
角色塑造用户画像的难点之一是必须让参与者使用它(Browne,2011年)。稍后我们将介绍Lene Nielsen十步用户画像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版权所有者:Terri Phillips)
虚构人物用户画像法
虚构的用户画像不是来自用户调研(区别于其他用户画像),而是来自用户体验设计团队的经验。它要求UX团队通过过往用户与产品的交互作出假设,并描绘出一个典型用户的画像。毫无疑问,这些虚构的用户画像存在严重的缺陷(关于缺陷的大小存在无止尽的争论)。你可以将这些用户画像作为初始草图,让其参与早期的设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虚构的画像不应被当做开发产品或服务的指南。
10个步骤创建角色塑造用户画像
如上所述,角色塑造用户画像包含目标和身份两种类型的用户画像,是一种传统的用户画像方法。它强调用户故事并让用户画像变得更丰满。10个步骤涵盖了从数据收集到分析使用直至用户画像完善的整个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步骤1、2)
- 角色描述(步骤4、5)
- 问题场景分析和创意发散(步骤6、9)
- 组织接受,引入设计团队参与(步骤3、7、8、10)
这10个步骤是一个理想的过程,但有时项目中并不包含所有步骤。在这里,我们将概述 LeneNielsen 在她的文章-交互设计百科全书「用户画像」中讲述的十步法。
- 收集数据。尽可能多收集用户的信息。针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高质量的用户调研。在设计思维中,研究阶段是第一阶段,也称为共情阶段。
- 创建假设。基于第一阶段的调研,依据项目领域内的不同用户创建一个大致的设想:包括不同用户之间的差异——例如,你可以使用亲和图和同理心地图。
- 每个人都赞同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用户之间的差异,你的目的是辨别这些假设的正确与否,项目参与者可以通过已有信息与假设的对比来进行判断。
- 确定一个数据。你需要决定创建多少个用户画像。通常你会希望为每个产品或服务创建多个用户画像,但针对最初的目标只需要创建一个用户画像就足够了。
- 描述用户画像。用户画像的价值在于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目标产出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用户画像的描述一定要基于对用户的理解和共情。
• 用户画像的描述需要包含用户的教育背景、生活方式、兴趣、价值观、目标、需求、限制、欲望、态度和行为模式。
• 添加一些虚构的个人细节,让用户画像看起来更真实。
• 给你的用户画像起个名字。
• 为你的用户画像创建1 - 2页的描述。
• 为用户画像提供场景。 - 为用户画像提供场景。角色塑造用户画像法用于创建描述问题解决的场景。因此你需要描述一些可能触发使用你正在设计的产品或服务的特定情况。换句话说,情节是场景的不同阶段。你可以依据用户画像中的角色来创造场景,赋予每个角色生命。创建场景通常需要先将角色置于特定的上下文中,然后将其置于他们想要或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中。
- 获得团队的认可。十步法中的共同主线就是要让所有的项目成员都参与到构建用户画像过程中。因此,让尽可能多的团队成员参与用户画像的开发,并且获得各个步骤参与者的认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可以在两种策略中二选一:可以询问参与者的意见,或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过程中。
- 传播知识。如果想要其他成员一起参与,就需要把用户画像的创建方法传递给他们。尽可能提前确定如何将相关的信息传递给那些没有直接参与的人,未来的新成员以及可能存在的外部伙伴。知识的传播还包括如何让项目参与者访问调研的基础数据。
- 每个人都准备场景。用户画像在成为场景的一部分,进入到如何使用未来的产品的故事之前,它本身并没有价值。
- 迭代调整。最后一步是描述用户的未来生活。你需要定期修改用户画像的描述。描述会因为新增的信息和新维度而发生变化。有时你需要重新描述已有的角色,添加新的角色,或者去掉过时的角色。
(作者/版权所有者:Lene Nielsen)
Lene Nielsen的海报涵盖了场景式用户画像的十个步骤。用户画像作为设计者创意的基础,在设计流程中提供有价值的相关信息。
总结
用户画像是虚拟的人物角色。你可以基于调研创建角色,帮助你了解用户的需求、体验、行为和目标。用户画像能够帮助你理解目标用户并与之产生共鸣。它可以降低设计任务的复杂性,指导构思过程,为目标用户群体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角色塑造用户画像强调了故事如何造就角色并让其栩栩如生。十步法包括从早期数据收集到分析使用再到完善用户画像的整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