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行业的发展趋势看,运营越来越重要,也要求运营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所以「产品思维」就成为进阶运营的必备素质。
运营分为用户、内容、活动、品牌等方向,都是以产品为载体,目的都是拉动产品数据。在这个产品为王的时代,互联网运营就等同于产品运营。
一个优秀的产品运营,不仅需要具备运营素质,还需要有产品思维。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运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人才类型,尝试跨界就意味着挑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具备产品思维的运营呢?醉一大叔整理了两种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来和大家分享,通过这两种思维方式,就能帮你做好产品运营。
跨界思维
对于产品设计的人员来说,要做好一个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光有基础的设计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工业化设计和商业模式的融合,互联网产品的成功需要依托于众多的关键因素。
这包括行业发展,市场环境,信息化基础,IT系统,营销推广和综合运营服务等等。
就像之前我说过的,没有永恒的设计,只有时代的设计理念是一样的,互联网产品的设计会给予行业与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甚至相同行业相同时期的类似产品,也会因为各自的策略和资源的配置差异而发展出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产品运营需要具备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流进行结构化梳理的思维,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结构化的逻辑思维是关键前提。
结构化思维认知中,行业形态包含教育行业,房地产,交通运输,旅行行业,医疗行业,金融行业等等。
互联网产品形态中包含电商系统,媒体系统,社交系统,搜索系统,游戏系统,金融系统,微博系统等等。
基础技能包括,设计技能,学习技能,规划技能,和沟通技能。
在结构化认知思维中,我认为基础技能代表了产品运营作为专业人士的基本准备,而对互联网产品形态的理解和掌握则代表了产品运营在相关领域利用IT技术构建有效互联网产品的能力,以及对该产品形态持续发展变化的深度掌握,这二者决定了一个产品运营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设计师。
而对行业形态的整体发展,趋势,变化的理解则是构建一个成功产品的关键。
很显然,你所看到的现实世界并非我之前讲述的简单的二位结构一样有着清晰的边界和范围,让你一眼就能识别出他的形态。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形态并不都只会单纯的存在,而常常是一种混合的共存。
比如,电商+社交的运用、社区+媒体的运用等等,多种产品形态的组合又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
这就需要产品运营在工作与生活中时刻关注当前工作领域之外的业态发展,拥有跨界的商业关注,才能让产品运营拥有很高的商业敏感度。
结构化思维
电商的核心是一种结合信息技术的场景化购物的行为。
产品运营对电商的理解,就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场景化的交易活动。这其中需要注意理理解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首先,传统的交易活动中,基本的组成共有三个因素,就是商品,市场和金钱,其中金钱又包含金融。交易双方因为买卖的诉求,在特定的交易环境下,利用一些信息的相互交换以及等价的金融活动,完成商品的交易过程。
要理解这个交易活动,大家可以深入了解一下零售行业。
电商最初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源于零售行业的变革,所以在商品结构的构建和设计中,大量采用了传统零售商品的一些经验,比如对商品的品类化管理等等。
而在交易行为中,对于用户的认知,应该重点去了解消费心理学。
比如,用户的购物消费决策过程和关键因素等等。
很多关键的电商产品设计都要基于对目标用户的消费行为的认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解决方案,比如商品详情展示的设计。而市场的存在更是让这类交易行为情境变得丰富多样,因为交易行为的直接发生就是基于有效的信息交换,而市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因为市场的存在,就会有管理者,中介者的出现,因为货物的存放和运输,又会出现仓储,物流和配送的环节,因为支付手段的差异,又延伸出了为支付提供服务地机构,因为诚信和欺诈行为的存在,又会发展出新形态的网络风控体系。
很显然,所有这些行为都发生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之下,作为产品的设计者,应该是这个市场情境下的参与者与观察者。
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则相对简单,过去的电商比较强调网络购物的在线概念,如今的电商形态则从线上转移到了线下,利用移动化硬件和技术的发展,更加深入的融合了OFFLINE的应用场景中,比如之前比较火热的O2O。
传统的PC互联网技术,比如C/S结构和B/S结构的应用,搜索引擎技术,电子支付的技术,进场通信的技术等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会依托于电商这个单一的领域,但是,电商的情景化市场却为创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验证条件,而每一个技术的应用,实际上依旧是为电商的交易活动本身进行一些变革和创新,推动者交易活动向更快,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