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新产品,最重要的是推动产品经理在思考产品策略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要达到用户增长的目的,首先要建立指标模型:
- 产品首先要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
- 用户需要清晰知道如何使用产品;
- 用户使用产品所花费的精力要和得到的价值相互匹配。
如果一个产品不能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那么这个产品不用谈用户增长了。产品在满足了目标用户的需求后,用户才会去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可以用更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了解我们的产品。在了解了我们的产品后,我们要保证用户能畅通无阻的使用我们的产品,且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价值。
比如在你下载APP后,映入眼帘的第一关就是登录&注册。(PS:用户都不知道这个产品能不能为我所用,就需要获取我的信息。肯定会有反感)
既然让我登录,能不能用第三方登录(QQ、微信、微博),而是直接让我用手机号登录;
让我登录就登录呗,偏偏只能用手机号密码登录(PS:忘记密码怎么办?),能不能增加验证码登录?
而大多数产品更恶心的是能用第三方快捷登录,登录后,还需要绑定账号体系(又需要输入手机号和密码,而忘记了密码,又要走注册流程)。
我想请问如果是用户非刚需,哪个用户能留下来?
当然只是用登录注册举例说明,在产品场景中,不能让用户更轻易的使用产品的行为都是增加用户阻力。使用功能的频率是随着好的体验性伴随着用户的。当然有一个前提:产品核心流程是完善的。(PS:核心流程都不完善,其它的都不要谈了)
可能你就会问了,新用户进入产品中,怎么做减少用户阻力的事情。我举几个例子:
1.产品自动完成用户行为
用户的信息不要询问用户两遍。比如在表单中用户填写过该内容,那么就可以自动记录,下次输入时让用户直接进行选择;
可以推测出来的信息要自动完成,让用户核对修改即可,比如用户填写了银行卡号,那系统就应该自动完成绑定手机号、持卡人信息的填写。再比如,用户在电商网站购买过XL尺码的衣服,系统就自动给用户推荐同样尺码的商品等。
2.及时告知用户,他们会失去什么
告知用户会失去什么,比告知他们会得到什么,会更加引起用户的情绪波动。比如,产品中提示用户“今日活动,商品享受10%的折扣”时,用户可能并不在意。但是,如果换成“今天过后,10%的折扣价过期”,用户购买的欲望会更强烈。再比如,“如果不打开消息提醒,将错过朋友的评论”、“如果今天没有发布内容,朋友们将看不到你今天的及时心情”等。这样的方式将对用户的活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简化、整合复杂流程
能两步完成的,千万不要做成五步。简化、整合流程就是把相关的步骤用逻辑清晰的方式整合起来,简化用户的操作路径,哪怕只是视觉效果上没有这么多的步骤,也会大大增加转化率的。
比如,用户通过手机号验证码的方式注册产品,第一步需要输入手机号,第二步要获取验证码,第三步需要填写验证码,那么完全可以在获取到验证码后,自动将验证码填入到文本框内并做自动校验。这样的方式,会让用户觉得眼前的工作很容易,不用浪费多少时间。
建立了完整的指标体系后,再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如何判别产品的好坏?
一款产品能够被称的上是好产品,那一定是在产品的迭代过程中,逐步呈现出产品刚需、产品价值、产品粘性和产品壁垒。(PS:都是建立在用户认知的基础上)
John拿可能最近最火的在线教育来举例说明下。
1.产品刚需
满足用户最主要的需求,比如你作为平台侧。那么在线教育的用户分类你要清晰用户群的分类和他们对应的需求点。
涉及到三端的用户。比如学生能够在线听课;教学者能够针对教学大纲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管理者能够管理老师和学生。
这些是基础产品刚需,保证这三端才能维持教育基本运转。
2.产品价值
在满足用户最基础需求后,新用户角色的完善能够提升产品赋予用户的价值。比如在教育产品场景中,孩子是学习者,而家长是监督者。那么加入家长的角色会在家校互通过程中有更加明显的效果。比如John做的教育型产品在不同的阶段孩子、家长和老师的角色解决方案。
当然如果产品只是拥有产品价值,而不具备产品粘性的话,就一定会被后来的竞争对手抄袭甚至超越。
3.产品粘性
在实现了产品价值后,产品需要快速发展出产品的粘性,以黏住用户。
产品粘性指的是在同等条件下,用户会优先使用我们的产品,对我们的产品有所依赖。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才会初步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阻挡部分的竞争对手。
比如产品的会员积分等级体系,可以增加用户的替换成本。优惠券的使用、多产品并行福利、社区的搭建互动都可以增强用户使用产品。
所以,在有了产品价值后,要迅速思考增加产品粘性的体系,增加用户的迁移成本,有助于达成公司的目标。
但是单有产品粘性还不够,还需要后期形成产品壁垒,完善产品生态。
4.产品壁垒
产品最终形成产品壁垒,很少一部分来自于产品规划。更多的是根据产品的不断发展、迭代,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逐步探索形成的。
比如电子商务系统,它有买家端、卖家端、管理系统、仓储系统、物流系统等,这就逐步构建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做生意的生态系统。用户可以做卖家,生意越做越好,从兼职到全职,让用户在产品的生态系统中不断成长。
比如,自从有了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等,催生出了新媒体运营这样的岗位。比如,自从有了喜马拉雅、得到,就催生出了音频主播、录音师、和专门把一本书转换成音频的人。
在产品的生态系统中,用户的粘性一定是极强的。因为他们与产品共生,这样的产品在领域中将会占据极具优势的地位。
简单的说,产品经理在评价产品好坏的过程中,需要从用户和产品的角度上出发,满足用户的刚需顺便为产品带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