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忙于数据分析、MVP测试、数据验证闭环无法自拔,缺乏了很多思考的时间;五一小长假的前一天给从测试转数据产品的小哥哥提需求,提完后小哥哥问了我一个问题:产品经理的价值是什么?
结合最近工作当中遇到的人和事,趁着五(zai)一(jia)长(zhai)假(zhe),聊一聊中后台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没错我在问题当中加了两个限定词:"中后台"、"核心",为啥呢?第一点,笔者目前从事的就是中后台产品工作,对这个方向相对而言更有发言权,另外一点,毕竟苏杰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为了突出我们这群产品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当然要加一个核心了......
比业务更懂"技术",比技术更懂"业务"
中后台产品更多的工作是针对业务团队提出的业务需求,与技术团队一起实现业务目标;本质来说,起到的是中间者的作用;那么为什么需要中间者呢?让业务和技术直接沟通不是更省事,减少了信息传递带来的误差。
经验丰富的业务或者业务知识丰富的技术,是不是都可以替代产品经理角色?
答案一定是否,这就是产品经理核心价值的所在;产品经理比业务更懂"技术",这个技术并不是指撸代码,更多的是产品能把控整个业务流程、在规划业务需求时,会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业务流程,规划可扩展、可闭环的功能。业务的目标更多局限在当前场景下期望实现的目标,产品更多的是把控整体,通过对整个业务模块或者业务流程的规划,在满足当前业务场景下的同时能兼容更多业务场景下的业务需求。
产品经理比技术更懂"业务",一些有经验的技术,对业务场景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对接一些简单的业务需求;但是涉及多模块交互的场景是,如何交互更合理,哪些功能是业务真实需要的,这些就需要产品经理出马了。综合而言,技术更多的是从技术架构和代码实现角度去思考业务问题,产品经理在这其中就是要平衡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
学会成长,否则未来你就只能是一个"业务"
再复杂的业务,也有学会的一天;对于中后台产品来说,当你对业务流程、业务架构了如指掌的那一天,就是你达到上升瓶颈的一天;如果停留不前,可能就只能成为一个比业务更懂业务的业务了。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了解业务、了解业务架构及流程,是产品的基本功也是前提。但是仅仅了解这些并不够,并不能发挥产品的最大价值,对于产品来说虽然没有技术那样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但是也要不断了解新的领域新的认知。
成长:培养思维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是快速成长的一个方法:闭环思维、全局思维、线下思维以及跨界思维;
1、闭环思维
顾名思义,任何流程,都要有闭环,任何一个流程都有自己的开始和终结节点,且这个节点是业务、用户所接受的节点,否则这就不是闭环,就一定有流程还可以继续走下去,只是你没有想到没有规划出来,那么这个功能或者说这个流程就是有问题的。所以在工作中多问一句闭环了么?这个终态是用户是业务可以接受的么?
2、全局思维
在规划业务需求时,可以从整个全局的视角去思考需求合不合理,需求应该如何实现。有的时候,需求仅局限在自己负责业务模块当中时,你会发现这么做合理;但是如果上升到整个业务生态上再去思考这个问题,可能你会发现,其他业务模块去做这个功能更合理,或者通过和其他业务模块之间的交互比当前的方案更合理。大局观是产品经理向更高阶晋级必备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要学会走出去,看世界。
3、线下思维
互联网化是将传统线下场景的线上化,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对原有线下业务做革新,更多的是通过线上技术,让线下业务更便捷,同时一定程度改变了原有的业务模式,但是本质来说,还是没有改变传统线下的业务逻辑。所以当你想不明白的时候,不妨去看看线下模式是什么样的,也许会对你的思考有所启发。
4、跨界思维
通过跨行业的idea去填充你的idea,对于中后台来说,更多的是提供系统、业务流程的稳定以及一定的业务支持,很少有创新的思路。那么通过了解其他行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实现,"借鉴"到你的业务当中,也许就是一次创新。
所以,灵魂深处的提问应该如何回答?
在笔者看来,是对业务生态整体把握的同时,平衡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最终形成一套可扩展、可闭环的业务场景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实践与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