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NPS到底是否可以作为重要指标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这可能让人大跌眼镜,我也理解很多产品依旧将NPS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甚至有部分专家声称NPS是公司唯一需要去考虑增长的值。
但也许是时候冷静一下,考虑一下这个值的可靠程度了。
NPS受到欢迎和推广的原因
自2003年NPS值被推向众人开始,很快受到了众多公司的欢迎。
作为一个衡量用户忠诚度的指标,这个切入点比满意度更吸引人,更有直接的说服力。
其次,这个值计算简单,易于解释(比如:更容易让领导直观地看到和理解,需要较低的调研成本,并且声称自己可以预测产品的成长可能和获利可能,种种特征都让这个值充满了魅力。
NPS具体是怎样被收集的?题目形势如何?如何进行计算?
这些已经有大量的文章阐述,在这里不做赘述,只带过一下它的公式——即“NPS值等于推荐者的百分比(评分9和10分的用户)减去贬损者的百分比(评分1-6的用户)”。所得值越大,说明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越高。
行为:忠诚度不一定能代表复购等增长行为
Reichheld(2003)早就已经提出了:忠诚度并不一定与用户或消费者的重复使用或购买有关,即使是一个忠诚的用户,对同一个产品的需要程度也可能随着时间逐渐变少,即使他依旧忠诚。
统计:NPS在统计验证上也站不住脚
已经有很多学者对NPS提出质疑了,尽管我们还在乐此不疲地使用。
Piotr(2018)在一项研究中,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来验证NPS,对波兰运输公司增长和盈利能力的预测作用。
不幸的是:统计结果否认了NPS与增长之间关系。
Kristensen and Eskildsen (2014) ,在一个使用EPSI、ACSI和NPS测量超过两千位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研究中,发现:NPS在预测这些指标的统计效果上表现可悲,数据的分布可以很大地影响NPS最终值(Kristensen & Eskildsen, 2014)。
这在我之前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也呈现了相同的结果——通过控制样本量或者投放方式,就可以得到迥然不同的NPS值(我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值来取悦领导)。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市场报告中,某些并不受欢迎的品牌可以在NPS上获得高分的原因。极端值之间的计算带来了巨大误差,样本量和样本代表性不足的情况下,这个数据更是会失去全部意义(当然,代表性永远要比样本规模重要)。
NPS依旧是有价值的,但更适合作为辅助指标
以上全文并不是在全盘否认NPS,而是在考量NPS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成为一个员工背负的KPI的合理性。旨在让产品和调研从业者冷静看待NPS,合理地参考它,而不是当作宗教一般供奉,用其评判业务和员工绩效并投入大量成本。
但不管怎么说,忠诚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指标。
Anderson等(2014)指出:投资用户忠诚度,而不是缩减成本,在经济低谷时期可以尤其有效地帮助公司存活,同时帮助公司获得一些长远的好处。
即使是在统计上质疑了NPS与增长之间关系的Piotr的研究(上文提到过这个研究),也不否认NPS和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建议企业综合其他指标,比如满意度、复购率等指标,综合分析,一起帮助产品发展。